打开市场活力之门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放管服”改革述评
2017年08月09日 来源: 新华网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急速前行的中国经济正放慢增速,新航程上如何打造新引擎?

  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公平护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深刻的“放管服”改革在神州大地激荡,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转变职能,市场在松绑除障中释放活力,引领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行!

  做好政府改革大文章——让社会活力竞相迸发

  6月24日,湖南省首个行政审批局在长沙市芙蓉区成立,原先分散在21个政府部门的57项行政许可权、71项行政备案权被集中整合,今后企业和个人办事将实现“进一个门、找一个人、盖一个章”。

  “一枚印章管审批”——近年来,不单是湖南省,天津、宁夏、江苏、河北……越来越多省份探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为“放管服”改革不断创新的缩影。

  这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多次作出部署。

  政府转变职能,关键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在这一过程中,简政放权是重要前提。

  2013年3月18日,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就把议题集中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上,向社会交出一份明明白白的改革时间表和任务书。

  简政放权,开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

  4年多来,累计取消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1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概念成为历史;国务院各部门设置的执业资格削减70%以上、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

  善政必简。一系列数据彰显政府“壮士断腕”般的改革决心,用自身一时之“痛”,换取人民长远的“利”。

  简政放权,见证一场从理念到体制的政府职能转变——

  天津滨海新区109枚废弃公章被封存进国家博物馆,辽宁在全国率先开展“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广西防城港发出全国首张34证合1的“一照通”营业执照……

  “上下同欲者胜。”如果说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则是下篇,只有上下联动做好政府改革这篇大文章,“放管服”改革才能推动社会活力竞相迸发,催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探寻国家繁荣之道——让财富源泉充分流淌

  6月29日,山东省潍坊市政府发布了为当地数千家农业龙头企业量身打造的区域整体品牌——“潍坊农品”,旨在帮助企业树立放心农产品的良好形象。

  推出政府背书的区域品牌,正是希望在品牌强农路上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品牌是抓手。”潍坊市副市长马清民说,转变职能意味着政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标准化、品牌化为特色农产品带来了广阔空间。”山东宏大生姜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洪侦说,得益于政府在抓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各项服务,公司实现了出口和内销生姜同等品质,合作社农户一斤高品质姜能卖3.9元,三五亩地年收入10万到20万元。

  简政放权,是新时期新起点上我国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宣誓,更是打开市场活力之门的钥匙,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流淌。

  ——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前置审批事项压减87%以上……商事制度改革催生大量新的市场主体,目前全国各类市场主体比2012年底增加了60%以上,保障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全面推开营改增,出台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中央和省级政府取消、停征和减免收费1100多项……减税降费助力企业轻装前行。2013到2016年政府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2万多亿元。

  政府收入的“减法”,换来的是企业增效的“加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乘法”。

  环顾全球,世界经济仍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即便素有“稳定锚”之称的中国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

  简政放权,为中国破解经济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探寻国家繁荣之道找到新的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放管服”改革与“互联网+”“双创”等融合发力,极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保持10%左右的快速增长。

  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肯定了我国改革成效,指出近3年我国营商便利度在全球排名跃升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书写简政放权新答卷——促新一轮发展“破茧成蝶”

  7月1日起,国务院新一批减税降费举措落地,至此政府兑现了2017年为企业减负1万亿元的承诺。

  减税降费万亿元,是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下行压力不减背景下实行的降本增效之举,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我们将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经济发展的更大活力。”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政府宣誓了持续改革攻坚的决心。

  此时,尽管年中数据尚未披露,但自二季度以来,个别经济指标的波动,一度引发西方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质疑。

  不容忽视的是,乱收费、门槛高、部门“踢皮球”、信息孤岛等阻碍创业创新的顽疾仍待清除。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仍排78位,不仅落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甚至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国务院日前召开的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列出了下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点。

  “关键要确保改革举措有效落地,规范好市场秩序。”浙江新云木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复新说,2013年云和木制玩具产区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政府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遏制非法经营、低价劣质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示范区集聚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是一只刚刚破茧的蝴蝶,但因为翅膀还是湿的,还要经历抖动、晾干以后再起飞的阶段。”世界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这样比喻转型期的中国。

  简除烦苛,很难一蹴而就;转变职能,需要久久为功。

  在新一轮中国发展“化茧成蝶”的改革征程上,继续深化“放管服”正在书写改革新答卷,以政府职能的“亮丽转身”,有力推进国家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