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瓯,“三江六岸水美城市”建设、高铁新区站前片区开发、水南片区开工改造等71个总投资287.6亿元的在建、拟建重点项目正紧锣密鼓;
在邵武,林产加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张三丰大道提升改造、市民体育中心、人民医院迁建等一大批补齐城乡和民生“短板”项目正如火如荼……
“只要天不下雨,我们就不停工”、“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热火朝天的干事场面,映衬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据悉,1-6月,南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4.7亿元,同比增长15.9%;新引进总投资超亿元招商引资合同项目322项,签约项目254个,总投资1032.79亿元。
是什么力量让这个作为闽江之源的闽北山区发展提速增效?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新挑战,该如何让最广大的民众有更多获得感?又该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进一步释放发展潜能,引领航船行稳致远?就以上问题,近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深入南平展开实地调研。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南平市调研 (摄影:赵天正)
明方向,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南平,是福建的“北大门”,境内森林茂盛,河谷纵横,有“当水陆之会,扼八闽咽喉”之谓,亦有“绿色金库”之称。
“绿色、生态是南平最优的资源,也是最大的竞争力。”对于南平的现状趋势,南平市委袁毅书记充满信心,当前,南平既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紧要关口,也处于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抢抓机遇、应时合势,以新常态下新作为推动南平发展再上新台阶。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南平市发展蓝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
南平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和福建省委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战略,把生态优势作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在思想认识、目标定位、路径方法等方面与之准确“对表”。
2016年10月,南平市召开第五次党代会,对南平“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在延续历届市委市政府绿色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抢抓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制约发展瓶颈有效破解的有利契机,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奋斗目标,着力把南平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域、绿色产业的新兴基地、幸福宜居的美好家园。
以“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南平的发展战略思路愈发清晰。南平市政府许维泽市长表示,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能从根本上充分发挥南平方方面面的优势,最大程度增强南平的核心竞争力,在建设新福建中做出特色、体现作为,真正走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路。
立导向,以新状态拓展新作为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一个地方的发展,干部干事创业的力度和与之匹配的“精气神”是决定性因素。
为提振干部的精气神,南平市出台《关于强化担当尽责推动工作落实的若干意见》,建立责任传导机制,优化政府服务环境,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强化督查执纪问责,促进全市上下“作风严起来、能力强起来、工作实起来、高效干起来”。
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南平市结合“百日攻坚”、“四比六促”等活动,建立干部一线考察机制,实行“一事一考,一事一策”,全方位、立体式考察。考察结果作为干部培养、使用、奖惩、监督的重要依据,树立实干拼创的用人导向,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干事者无忧,让有为者有位。
同时,南平市实施党员干部容错纠错会审机制,规定了可以进行容错的十种情形,为改革创新者“遮风挡雨”,以此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营造清明的政治环境。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南平市调研 (摄影:赵天正)
“在南平,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一种活力迸发的干事创业氛围。这既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又是一个城市的亮点,必将大力推动地方发展。”对于南平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前来考察指导的国务院参事张红武教授一脸赞叹。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
“廖俊波同志是南平成长起来的优秀干部。”南平市委组织部罗志坚部长告诉记者,为把学习廖俊波同志活动引向深入,南平市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立足岗位对标践行,突出特色创新载体,持续深入开展“学习廖俊波,争做合格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在各行业、各领域选树一批廖俊波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拼搏、实干,进一步把全市当前业已形成的创业热潮推向新高度。
补短板,以新供给激发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为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南平,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位居前列。然而, 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不高、服务设施供给不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这是南平的短板,也是许多后发展地区的共有难题。
优势所在,就是潜力所在;短板所在,就是发力所向。面对百姓最关心、最关注、最想解决的现实问题,南平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通过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供给激发新动能,走出了一条惠民生、促发展的后发转型之路。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南平市调研 (摄影:赵天正)
抓基础设施。全面梳理、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谋划了中心城区补短板十大项目,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出行、景观提升、环境整治等方面完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着力解决交通便捷度和通达性不足的问题。
抓品牌建设。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引入现代要素,引入有实力的知名企业,统一打响“武夷”品牌,着力改变过去农产品质优价低、有口碑无名牌的状况,让“武夷”品牌统领代言全市的优质农产品,让全市的优质农产品分享品牌的溢价增值效益。
抓现代物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同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着力解决物流效率不高和成本偏高的问题。比如圣农“鲜美味”连锁店全力打造“大武夷-大圣农”项目,建立大武夷土特产品营销联盟以及冷链物流体系,进一步引导其向服务全社会的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转化。
……
“百日攻坚”期间,南平市围绕城市强功能、重提升、补短板,策划生成城市建设项目819个,总投资1118.74亿元。截至5月31日,开工建设项目467个,完成投资93.42亿元,占“攻坚战”期间完成比例的111.59%。与2016年同期相比,完成投资增加69.17亿元,同比增长285.23%。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南平市紧盯薄弱,对接需求,扎扎实实补齐民生短板,让百姓“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优环境,以新产业打造新“蓝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南平绿化覆盖率持续提高,尤其是随着水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将显著改善。
全市首批策划的12个“水美城市”水利综合项目,估算总投资达288亿元。目前,建瓯“水美城市三江六岸”城市提升项目、松溪“一溪两岸”水美城市建设项目已顺利开工。余下的延平三江六岸、延平小流域治理、邵武、浦城、武夷山、光泽、建阳等“水美城市”项目已陆续进入挂网招投标。
“水美城市三江六岸”项目开工仪式(摄影:赵天正)
建瓯市委书记丘毅表示,“水美城市”是南平补齐城建短板、提升城市品位的重大举措,也是南平加快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实践,建瓯将继续发扬“百日攻坚”精神,按照“四比六促”的要求,全力以赴,扎实做好“水美城市”建设各项工作。
福建省水利厅赖军厅长认为,南平市委市政府抓班子促发展,这种干事创业的激情以及在推进“水美城市”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好理念好模式,值得学习总结和推广。
同时,南平紧盯源头治理。今年2月初,全市打响了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的“攻坚战”“持久战”。以延平生猪养殖业污染整治为重点,从“拆、转、治、清、管、查”六个方面综合发力,推进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去年以来,全市共拆除生猪养殖场7310家,削减生猪401.77万头;其中延平区拆除6399家,削减生猪310万头。
对此,邵武市委何光松书记深有感触,他说,南平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既从源头治理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同时也为地方践行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中央环境督查组对南平积极治污的肯定也充分体现了新一届南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战略眼光与务实担当。
生态环境保护做好了,从中也可以发掘培育出绿色发展新动能,这是一片潜力无限的新“蓝海”。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南平市调研 (摄影:赵天正)
今年以来,南平加快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从选准产业入手,深化产业梳理,重点培育与生态资源、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的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数字信息、生物制品、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构建富有活力的绿色产业体系。
良好的产业生态有力促进了项目集聚、点绿成金。如,欧圣(政和)鸡业产业化项目,是圣农集团的增资扩产项目,项目达产后,年产值达20亿元,并可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海源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轻量化配件项目,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松溪县闽瑞环保纤维项目是全省行业小巨人领军企业,也是南平市高成长型重点培育龙头企业,8条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20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邵武一中书记张光华说,南平市委市政府守住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致力民生工程改善及生活环境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与激情”、“质量与效益”的完美结合。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让群众满意。”建瓯市华宇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学婢感叹道,新形势下南平干部队伍将群众放在心田、用服务提升形象,极大地增加了百姓喜获感,也让我们在南平投资发展吃了一颗“定心丸”。
“干部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从建瓯市人大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余国荣说,“现在老百姓反响良好,纷纷点赞!”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行走在岁月长河中的南平,在传承与发展中一路跋涉前进,通过挖掘绿色潜能,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现实效益,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新路。
如今,全市上下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加快推动南平发展振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