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大代表闫坤谈参会感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标识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十九大报告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报告谋长远之势,为党和国家发展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一方面进一步科学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大决战,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另一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发展路径作出战略部署,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明确标识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上表现为以下三点变化:一是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从物质文化的领域向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内的全面美好生活跃升和转变;二是社会生产能力的水平明显提高,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发展到现代化的经济大国和制造强国,并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和增长最快的投资来源国,我国告别了短缺时代,也告别了规模、速度和总量满足阶段,社会生产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复杂、分工更合理的水平上提升和发展;三是发展重心和抓手转向结构性改革,“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我国当前的短板和发展的关键,向平衡要效益和效率,向充分要空间和质量,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推动发展理念迈向创新、平衡、绿色、开放、共享的新阶段。而进一步来看,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也成为我国创新发展思路,构建新发展模式,形成新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并形成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落点对应着“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其所涉及的领域和构成的范围是广义的、全面的。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科研工作者要自觉将个人学术追求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是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在中国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时代背景下,必将给学术界提出一系列需要深入阐释和研究的新领域、新命题,这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带来了难得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正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对财政的要求和需求也在不断更新,需要通过更为全面、深入的财税体制改革让财政尽快肩负起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历史使命。一是需要从加强财源建设的角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二是以全面绩效化为目标健全我国预算管理体制,三是推动税制结构实施实质性变革,四是以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带动所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任务的最终完成,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总而言之,科研工作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忘初心,把学问做在大地上,为人民做学问,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闫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 ·相关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