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产党宣言》指导我们理解世界
10年前,也就是2008年,恰逢《共产党宣言》(以下称《宣言》)发表160周年。那时,我正在攻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研究生。也正是在那一年,全球深陷金融风暴,世界经济面临新一轮衰退的严重挑战。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重读的浪潮,《宣言》是重读浪潮中的必选著作。依然记得,导师还专门就此出题让我写点东西,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科社生”,虽视《宣言》为经典,却“一知半解”“知之甚少”,于是我写了一篇《透过金融危机看〈共产党宣言〉的生命力》,作为作业“草草”上交。
白驹过隙。金融危机爆发10年后,2018年,正值《宣言》发表170周年。这一年,在党的十八以来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当口,我们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中国的成就和未来发展走向,是否会又一次引发人们重读马克思主义的浪潮?答案是肯定的。《宣言》又一次被人们热议。
10年前爆发的金融风暴,至今余波未尽。这场危机,促使西方社会再次掀起了“马克思热”,但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圣药”,马克思主义最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集结在一点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重读《宣言》,其意义和着力点不言而喻。
歌德曾经在《浮士德》一书中指出: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对于这句名言我们可否作这样的解读:就理论本身外在表现而言,它确实是有时是灰色没有生机的,只有当理论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并随着实践不断更新才能彰显其绿色的生命力。换言之,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否成为时代进步和理论创新的前沿先锋,在于它能否指导人们的实践。
其实,《宣言》本身就是一个范本。单就《宣言》的7篇序言来看,无一不是保有鲜艳理论底色和实践特色的佳作。譬如,在《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就对俄国当时的具体国情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并对正确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俄国革命运动的未来发展问题有了前瞻性的思考。又如,恩格斯在《宣言》1892年波兰文版的序言中,对波兰当时的具体国情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只有年轻的波兰无产阶级才能争得无产阶级革命最紧迫任务的胜利——波兰的民族独立”。这是恩格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波兰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正确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典型范例。再则,《宣言》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发展共同进步。《宣言》对序言先后进行了七八次修改,最重要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马克思恩格斯在强调《宣言》中的基本原理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明确指出《宣言》在有些方面“已经过时了”,“在许多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的写法了”,需要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经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个成语,它同“与时俱化”所说意思差不多。《魏书》列传文苑有云:“自昔圣达之作,贤哲之书,莫不统理成章,蕴气标致,其流广变,诸非一贯,文质推移,与时俱化。”李大钊在《史观》中说:“事实是死的,一成不变的,而解喻则是活的,与时俱化的。”可见,这些成语都是要说明随着时日的变迁,人的认识、人的精神面貌应该不断前进、变化和更新。将“与时俱进”移植到马克思主义,主要用来说明其固有的理论品质,既有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要不断发展的意思,而更主要的是说进入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的不同发展阶段后,马克思主义将有一个大的飞跃。
不可否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样一个飞跃: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毋庸置疑,“在当代中国,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当然,170年后重读《宣言》,强调《宣言》的生命力,不是说《宣言》中一切论述是万能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相反,强调《宣言》生命力,恰恰是指《宣言》为我们提供的一套理解世界的方法。尽管它已经引领中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不能因此就脱离170年前的历史背景,更不可能直接设想出对当下问题的解决办法。从历史角度看,《宣言》是给出了“愿景”的文献,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才显现出它非常重要的历史性价值。葆有鲜艳的理论底色,用实践培育常青之树,这种由“愿景”文献引发出的历史性价值和理解世界的方法才是《宣言》的真正生命力之所在。
- ·相关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