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统战群工->职工之家->劳模风范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风采展示——林亚多
来源:紫光阁网      2014年06月03日 

  

  林亚多,男,驻叙利亚使馆政治处主任,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月29日,在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奖章表彰大会上,他作为唯一的获奖个人代表发言,介绍了在战乱地区坚守岗位、不辱使命的先进事迹,生动宣传了外交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发言材料如下:

  在战火中坚守 在奉献中升华

  今天站在这里,接受“五一劳动奖章”这一崇高荣誉,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只是驻叙利亚使馆留守组这个英雄战斗集体的普通一员,是数百名仍长期坚守在战乱国度、忠诚维护祖国利益的外交人员中的一份子。

  我是1998年进入外交部的,外交经历不长不短,但与动荡和战乱有着不解之缘。我曾在阿尔及利亚工作两年,赶上内战的尾巴。后来又到黎巴嫩常驻四年,碰上了以色列轰炸贝鲁特。2011年9月,组织上决定派我前往叙利亚,一开始,我思想上还是有点疙瘩,家人也表示不理解。他们问我:难道两次战火洗礼还不够吗?该不会是在工作中犯了什么错误吧?但我又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组织上看重的肯定是我的经历,认为我是那块可以用在刀刃上的好钢。

  大马士革素有“人间天堂”之称,但自从我到达的那一天起,恐怖爆炸和炮击事件就未曾中断过。虽然有过两次在战乱国常驻的经历,惨烈的内战场景还是让我心惊肉跳。2012年7月,叙利亚国防部长、总参谋长等多名军政高官被炸身亡,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展开了首都攻防战,坦克和重型火炮被用来打城市巷战,战斗经常发生在距离使馆几公里的闹市区。一开始,我还真害怕,连睡觉都穿着防弹衣,但慢慢的也就变得麻木了,一个月后也就习惯了。我有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最惊险要数去年9月30日,使馆后院被一枚大口径迫击炮弹击中。当时我正好在楼内,爆炸声震耳欲聋,地板直摇晃,楼内烟尘弥漫。大家急忙冲出办公室,呛鼻的烟尘中相互寻找,等到发现彼此都毫发无损,才长出了一口气。当时一名在后院干活的雇员被弹片击中,他浑身是血挣扎着向楼内爬,我们急忙把他送往医院抢救。事后发现,办公楼多处受损,窗外的钢板被击穿,电缆被弹片切断,发电机也被炸烂。有了这次经历垫底,后来遇到惊险场面,我也能从容应对了。

  叙利亚内战变得越来越激烈,中国同胞处境也更加危险。确保他们的安全,是使馆工作的头等大事。2013年2月的一个深夜,两名中国留学生租住的房屋遭到炮击,他们被困在地下室,焦急地等待救援。获悉消息后,我推掉计划好的出差任务,和另一位同志冒着危险赶赴现场。我们费了不少周折,才在交火区附近混乱的难民人流中找到他俩,并接回使馆。我给他俩送上热水和早餐,并帮助联系新的安全住处,渡过难关。他俩感激地说,“在异国他乡的使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叙利亚有许多中资企业,我们最担心的是他们的生命安全,但他们更多考虑的还是经济损失,是去还是留,大家都很纠结。使馆研判形势后,确定了撤侨三原则,“安全风险最低、经济损失最低、政治上负面影响最低”。2011年10月国庆期间,我陪同大使前往距离首都70公里的水泥厂合作项目,实地勘察安保情况,那里有400多名中国工程技术和劳务人员。当时项目驻地附近已经出现小股反政府武装,而我们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我们冒着被扣押、绑架的危险,乘坐当地车辆并两次换车,才到达目的地。工人们看见使馆来人了,都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在过去三年的叙利亚危机中,有十五万人丧命,包括上百名外国侨民和记者。但在那儿工作、生活的近2000名中方人员有序撤离,目前还有数十人留守,迄今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件,这是最令我们骄傲的事。在叙利亚两年多的日子里,高压下的紧张、蜗居中的枯燥是一种精神常态,最开心、放松的时刻是把一批又一批同胞送上离开叙利亚的航班。

  因为环境险恶,我们不能带家属,也无法正常享受回国休假的待遇,大家在亲情、爱情、友情上留下了很多遗憾和愧疚。张迅大使年近九旬的老父亲长期住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可他作为儿子,无法回国侍奉尽孝,只能在电话中宽慰亲人。就在他离任回国前几天,老人不幸病逝,张大使最终也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回到北京,他连机场都没出,直接改签上海机票,为的是在父亲遗像前长久跪拜。  

  2013年初,使馆唯一的女同事撤走,留下的是清一色的男光棍,我们只好生死相依,苦中作乐。春节不能回家团聚,我们就自己动手,做几个拿手的好菜,包上一顿饺子,热热闹闹庆贺一番。我们把大马士革城边的枪炮声当作除夕贺岁鞭炮,把夜空中闪耀的炮火看作迎接新春的礼花,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思念亲人的痛苦。使馆三位年轻同志都是80后,他们第一次出国,觉悟高,干劲足,进步很快,有的还火线入党,成为使馆的主力。我作为部门负责人,必须身先士卒,冒着危险外出工作,也经常跟大家讲些笑话和幽默故事,有意识地舒缓一下大家紧绷的心理。为了确保安全,使馆规定外出必须使用防弹车,但很长一段时间,使馆只有一辆防弹车,大家外出时都相互谦让,把安全让给战友,把危险扛在自己肩上。

  孔子曾说,“乱邦不入,危邦不居”。但每当动荡爆发、战争降临时,总有一批外交人员深入险境、无所畏惧,为了维护和平,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捍卫原则,斡旋在生死边缘;为了维护利益,奔走于异国他乡。“关键时刻冲得进去,危难时分豁得出去”,是外交人员的优良作风;“在枪炮声中入睡,在爆炸声中醒来”,也是很多外交人员的寻常经历。因为我们心里始终铭记:既然选择了外交事业,忠诚地履行使命是我们的天职,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岗位!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