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大以来依法逐级走访取得明显成效
人民网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贾玥) 为期一天半的全国来访接待工作会议22日在京落幕。会议通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来访接待工作情况,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进行了部署。
依法逐级走访成效明显
2014年,国家信访局制定下发文件,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提高信访工作效能,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推动信访事项及时就地解决。
国家信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恩玺介绍,近年来,各地各级信访部门紧紧围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这一主线,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抓实工作,推动形成“群众依法就地访、部门依法及时办”的良好态势,依法逐级走访取得明显效果。
从各地情况看,上海、山东等地依托国家信访信息系统规范受理办理程序,建立涉法涉诉走访分流机制。吉林、河南等地积极组织力量到基层明察暗访、督导检查。北京、广西等地深入开展三级矛盾调处,“和事佬说和”、民生大走访等工作,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
在会上,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孔海燕分享了有关工作经验。2015年,江苏在泰州、盐城两市试点推行“群众依法逐级走访权益保障卡”制度,并于去年推广至全省。对于初次走访的群众,由最先受理的单位发卡,信访人凭卡进入“绿色通道”。卡上全程记录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情况,信息同步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一张小卡片带来了大变化。权益保障卡不仅促进信访群众依法逐级走访,也倒逼责任单位及时妥善解决问题。今年以来,江苏累计发卡2.1万张,信访事项全部办结,问题解决率也达到92%。
打造来访接待窗口新形象
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强调,来访接待是最直接联系群众的工作,一定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纾解群众心结、真心维护群众权益,在接待好每一位来访群众、处理好每一件来访事项中,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不断增强获得感。
敞开式柜台、取号受理、面对面交流……这是多地信访局来访接待大厅呈现的崭新面貌。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级信访部门在队伍培养、形象树立、服务提质上狠下功夫,全面展示新时期来访接待一流窗口形象。
2016年上半年,以省级6600平方米、市级不小于2000平方米、县级不小于500平方米的标准,河北陆续建成软件齐全、硬件完善、制度规范的三级群众工作中心,信访量大的职能部门全部入驻。
“信访部门与职能部门结成对子并由专人负责,统一调配进驻部门人员力量,协同开展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刘志鹏在会上交流工作经验时表示,河北坚持围绕“一站式”接待办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将群众工作中心打造成化解来访问题的终点站。
湖北各级群众来访接待服务中心有着更多的“亲民”之举。制作动漫片,将专业的“法言法语”变成通俗的“群言群语”,在接待大厅播放,营造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将狠抓工作精准化、规范化
会议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来访接待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接待来访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对工作人员要求很高的工作,必须把精准贯穿始终。”要精准定位,将精力聚焦在接谈、办理、督查、研判等主要业务上;要精准接谈,重视初访,落实首接首办责任,把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要精准推动,对普通来访事项,努力让群众“只访一次”;要精准研判,及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的建议。
会议要求,各地各级信访部门要瞄准业务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加强整改、促规范、促提高。
一是规范登记录入。来访接待部门要及时将来访情况全面准确录入系统,责任部门要将处理意见及时上传,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合力。
二是规范受理办理。属于受理范围内的来访事项,及时受理并告知来访群众,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对不应受理的,准确告知,不能含含糊糊“和稀泥”。
三是规范督查督办。在接待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积累情况,突出问题性、典型性,准确筛选案例。案例确定后,进一步熟悉政策法律规定,研究分析案情,做到心中有数。
- ·相关导读
-